核心提示:一、「道教」怎样成了宗教名称 「道教」这个词,在中国东汉以前诸子百家都用,诸子百家无不将其思想理论称之为「道」。以其「道」教人,称之谓「道教」,如儒家宣扬孔子「以尧舜禹汤文武之道教天下」。西汉初崇尚...
一、「道教」怎样成了宗教名称「道教」这个词,在中国东汉以前诸子百家都用,诸子百家无不将其思想理论称之为「道」。以其「道」教人,称之谓「道教」,如儒家宣扬孔子「以尧舜禹汤文武之道教天下」。西汉初崇尚黄老清静无为之道,形成大倡「黄老道」思想。到了东汉,由于人们对黄帝,老子的崇拜、神化,「黄老道」己逐渐向神秘的宗教化转化。东汉顺帝时(125-144)张道陵创立「五斗米道」,奉老子为教主,以《老子五千文》为必习经典。张鲁撰成的《老子想尔注》中说「真道藏,邪文出,世间常伪使称道教,皆为大伪不可用」。汉灵帝时(168-188)张角以《太平经》为主经创立「太平道」,宣扬「以善道教化天下」。此亦是以其思想理论之「道」「教」人,并没有把他们的信仰群众和宗教化了的教团名称称为道教,「五斗米道」的信仰者,只是称作「道民」罢了。到了晋代,葛洪《抱朴子内篇·明本》中才说:「惟道家之教,使人精神专一,动合无形。」才把信仰以「太上老君」为核心的「五斗米道」教团,贯上了道教专称。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,自称太上老君授给他《云中音诵新科之诫》二十卷和天师之位,并说